城市黑臭水体景观河道治理的方法——河南滤源环保
发布时间:2018-08-28 00:00:00来源:admin
首先我们要明白景观河道黑臭水体和蓝绿藻泛滥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水体不流动,造成了水内的氧气稀少,这就给蓝绿藻和一些厌氧细菌提供了很好的生长繁殖环境,并且蓝藻和细菌的生命活动生成了大量的氮和磷,也就造成了黑臭水体的河道治理难题。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基于这个思路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黑臭水体河道治理:
1.生态除藻
将水芹、伞草、彩叶草等宜水植物无需土壤直接固定种植。形成新的水上植物景观,利用生态浮岛等器材。水生植物间接完成了景观改造,去除水体的氮、磷营养盐、水体中的重金属也被局部去除对水华蓝藻有很好的抑制清除作用,特别是夏季来临前稳定水质、能够临时高效快速应付藻类的大面积迸发,操作简单,没有负面效应。
2水体曝气充氧
促进上下层水体的混合,利用喷泉自然跌水人工曝气对水体复氧。使水体坚持好氧状态,抑制底泥氮、磷的释放,防止水体黑臭。研究标明,曝气对藻类生长有抑制作用,夜间曝气的抑制作用尤其显著。近年来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河道人工曝气复氧试验和工程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曝气充氧动力能耗高,与生物浮岛结合实现根本的脱氮除磷。
利用美观耐久的浮岛载体,河道景观水处理。选择合适的时令鲜花种于其中,使其在蓄水后与水上植物相呼应,达到水景合二为一。
常见问题解答:
问:如果用抽水泵将不流动河道水抽出再放回河道内是否可以解决或改善河道的黑臭水体和蓝藻泛滥的问题?
答:这样做有一定的效果,如果水循环量占河道总水量达到一定的比值,可以有效的保障水中氧气的含量,然后再在水体内投放一定的水生物如水草、鱼类、虾类等,可以形成一个微观的生态循环。这样实际是模拟了一个自然河流的生态环境,我们知道一般流量比较大的河道,不受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等污染,且河内生物种类齐全的情况下一般是不容易出现黑臭水体和蓝藻泛滥的情况的。